一个专注香烟资讯的平台
首页 / 烟草资讯

白马宝香烟(白马香烟多少钱一包)

本文目录一览:

白马寺和普彤塔哪一个是第一座寺院

1、据史料记载,普彤寺建于东汉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比著名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早建一年。普彤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(公元69年),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落成,比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成两年,堪称“中国第一佛塔”。1982年,普彤塔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2、最早的寺庙是建于东汉时期的洛阳白马寺。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。为纪念白马驮经,取名“白马寺”。“寺”字即源于“鸿胪寺”之“寺”字,后来“寺”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。

3、坐落在南宫市北旧城村北的普彤塔,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中国的第一座佛塔。以往,人们普遍认为河南洛阳白马寺才是第一座寺院。然而,随着一些有识之士的研究和考证,以及相关媒体的披露,这种观念正在改变。普彤寺位于南宫市区西北约5公里处的北旧城村东北,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。

4、普彤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坐落于冀州,即现在的河北省南宫市。普彤寺是河北乃至全国最早的寺庙,它比号称“中国第一寺”的洛阳白马寺的建寺时间还早一年,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。

5、白马寺 位于洛阳东郊12公里处,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,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,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“祖庭”和“释源”。介 绍 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。前为山门,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。

白马寺的由来及历史

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。为纪念白马驮经,取名“白马寺”。“寺”字即源于“鸿胪寺”之“寺”字,后来“寺”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。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《四十二章经》,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。

白马寺的由来:永平十一年(68年),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。为纪念白马驮经,取名“白马寺”。

白马寺(White Horse Temple),中国第一古刹,世界著名伽蓝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,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。

白马寺的建立源于汉明帝时期,具体为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当时两位印度高僧应东汉邀请,携带佛经和佛像,骑着白马来到洛阳。 汉明帝对这两位高僧极为尊重,并于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下令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处修建僧院,因白马载经之故,命名其为“白马寺”。

白马寺的历史由来如下: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,用白马驮载佛经、佛像同返国都洛阳。汉明帝见到十分高兴,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,亲自予以接待。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。为纪念白马驮经,取名“白马寺”。

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,白马寺作为四大佛教名刹之一,其根源可以追溯至东汉末年。公元68年,曹腾这位宦官在执行任务后,因风暴意外在西域带回佛经,这段经历启发他在洛阳自家院内建起了中国最早的佛教小庙,这就是白马寺的诞生。

珏山作文

从灵官顶到玄武顶之间有过月亭,是珏山吐月之处。一轮皓月从珏山双峰之间冉冉升起,呈现双峰捧月之势,此即“珏山吐月”。啊!美丽的珏山,你让我看到你吐月时壮观而又神奇的景象,你就是镶嵌在太行山上南端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
珏山月、天下奇,双峰捧月,绝无仅有,妇孺兼知,自古就有“中国赏月名山”的美誉。丹河从山脚下流过,宛如银色的飘带缠绕着珏山,呈现出一派深山藏秀的桃源佳境。不仅如此,珏山还是一处道家仙境、仙家宝地,自古就有“南武当、北珏山”之美誉,同奉真武帝君,文化渊源、一脉相传,异曲同工。

今天上午,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珏山游玩。刚下车我就被珏山的景色吸引住了,虽然这是第三次来这里了,我还是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:“哇!珏山的景色真美呀!”朝下走,是“哗哗”流淌的瀑布,这个瀑布下面的湖还有一个名字——太极湖。

版权说明:
1.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;
2.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,否则将视为侵权;
3.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;
4.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,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。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留言
访客
搜索
最新留言

Copyright ©2024. | XML地图 | TXT地图 | HTML地图 | 备案信息: 沪ICP备2024067383号